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发布日期:
2021-12-14
浏览次数:

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既要如期完成“3060”目标,又要“统筹安排好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统筹处理好“立”和“破”的关系。“立”指积极发展新能源,“破”指淘汰落后产能。早在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2021—2022中国经济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要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通盘谋划,不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他表示:“近年来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搞‘碳冲锋’,有的搞‘运动式减碳’,这些都不符合要求。”

如何“立”?必须找准突破口。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过程中,需“立”系统,即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立”碳市场,通过碳金融等工具完善碳配额成本传导机制;“立”技术,推进绿色技术示范应用。以此为基础后,再“破”传统化石能源,逐步打破煤电及化石能源主体地位。

电力行业是碳排放占比最大的行业,据统计,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8%,电力行业占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2.5%;而在发电总装机量中,煤电占比约50%,水电、风电、太阳能总装机量不到30%。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举措。

解决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矛盾,就在于如何处理煤电的问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从以煤炭为主的电力系统转向以风、光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实现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将是我们用好电、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但光伏和风电都有连续性较差、存在地理限制、容易出现短期内过剩或短缺等特点。要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结构,需要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以防出现更大规模的资源闲置,这是一项艰巨且急迫的重大任务。

把握好“立”和“破”的关系,要求我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找准保供、成本与绿色能源的最佳结合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尊重规律、实事求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到蹄疾而步稳。

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不是就碳论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采取强有力措施,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来源:中国能源网)